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张彦男:反哺桑梓的“脊梁卫士”

发布时间:2025-10-24 21:50:20

脊柱,被誉为“人体第二道生命线”,不仅是支撑躯干的立柱,更是大脑与四肢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通道。然而,脊柱手术犹如在神经与血管密布的“雷区”中穿行,既要精准处理病灶,又必须最大限度保护周围组织,对医生的技术与经验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市人民医院骨三科(脊柱微创)病区,主任张彦男正是这样一位与脊柱“打交道”超过三十年的医者。他紧跟脊柱微创领域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各类高难度开放与微创手术。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与牵挂,他选择回到晋城,成为守护父老乡亲“挺直脊梁”的健康卫士。


01

一场高难度的手术

见证技术落地



近日,市医院来了这样一位患者路某某,他两条小腿酸困及麻木已经有5年多了,在别的医院也没查出什么问题,他也没当回事。直到最近疼得他没法下地走路,家里人才带他来医院诊治。一查不得了,他得了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EL),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脊柱相关性疾病,要做这种手术的难度比较高。

以往,这类手术多采用创伤较大的传统椎板切除乃至椎间融合固定术,效果一般。张彦男带领团队综合评估后,果断决定实施“UBE下硬膜外病损切除术”。这种微创术式不仅创伤小、恢复快,也更考验主刀医生的熟练度与精准性。同时,这也是其他同事难得的学习机会。一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张彦男沉稳操作,成功切除病变组织,解除神经压迫。术后第三天,患者便能下地行走,不久便康复出院。

像这样有难度的手术,张彦男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做过多次。从事骨科脊柱专业三十多年,他熟练掌握了脊柱外科各种开放微创手术,尤其擅长脊柱外科领域高难度细分专业:上颈椎相关手术,可以独立开展完成寰枢椎骨折复位固定术、寰枢椎不稳/寰枢椎脱位的前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手术、MIS-PALF微创寰枢椎复位固定融合手术。

他发表过SCI论文两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参编《外科学8年制教材》《颈椎损伤外科学》,参译《脊柱疾病严重度测量》,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值得一提的是,张彦男还参与了《中国寰枢椎脱位诊疗循证指南(2024)》的制定,该指南是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制定的。能入选该专家组的医生,往往是在脊柱脊髓领域,特别是寰枢椎脱位诊疗方面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他就是这样一位权威的脊柱外科专家。

他的归来,让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技术水平迈了一大步。



02

一份家乡的邀请

“归雁”还巢造福桑梓



   说起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张彦男坦言这完全是一次“家庭选择”。

今年50岁的张彦男是土生土长的晋城人。年少时,他曾对新兴的计算机专业充满向往,却在父亲的影响下,步入了医学殿堂。“我的二伯就是一位深受敬重的医生,家人希望我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尽管最初并非自愿选择,但张彦男很快在医学中找到了使命感,在山西医科大学度过了4年充实的时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98年大学毕业后,张彦男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怀着对家乡人民的满腔热情,回到市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家乡人民。在工作了几年之后,他接触了不少复杂的骨科案例,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张彦男觉得必须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帮患者解除痛苦。

因此,在工作了8年后,他考上了山西医科大学外科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提高自己的医学造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张彦男的眼界也被打开了,随后,他又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外科学博士,3年就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到了山西白求恩医院工作,一干就是14年,他医术高超,做了不少复杂的脊柱手术,赢得了医院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成了脊柱二病区副主任。

经过多年的学习奋斗,张彦男在太原安了家。此时的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迎来人生最安逸的一段时间。然而,平静的生活在2024年被打破了,市医院党委书记畅晋军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回市医院主持骨三科(脊柱微创)病区的工作。这一份来自家乡的邀请,让张彦男非常激动,终于有机会为家乡人民服务了。但现实却让他十分为难,毕竟在太原安居多年,生活工作都很顺遂,跳出舒适区没有那么容易。

然而,想到家乡年迈的父母和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张彦男的乡愁顿时氤氲在了心底。

畅晋军知道张彦男的顾虑,前后和他谈了10次,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张彦男终于下定了决心,于今年6月回到了市医院工作。这也是市医院重视人才引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医院借助我市“引凤兴晋 城就未来”人才工程,采取灵活的柔性引才的方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对专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不仅填补了我市高端医疗技术空白,更为医院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累计柔性引进98名全国一流医院的高层次医学专家。



03

一颗装着患者的心

他要留下“不走的技术”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张彦男一回到晋城,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从6月份到现在,张彦男已经做了200多台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周做了20台手术,有时候一进手术室就是一天。

加盟市医院后,张彦男迅速融入新团队,结合医院发展需求与科室实际,主动承担起高难度脊柱手术的开展任务,短短4个月便取得显著成效,带领团队不断挑战脊柱微创手术的范围,积极培养年轻人掌握微创技术;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一方面做好“传帮带” 工作,将多年积累的手术经验与诊疗技巧分享给科室年轻医生,提升团队整体诊疗水平;另一方面,他持续关注脊柱外科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与技术创新,为更多脊柱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张彦男说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

“医者,德为先。”众所周知,“德”既是做人的基石,更是一名好医生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张彦男对待病人从来不分贫富贵贱,不分亲疏远近,都一视同仁。只要病人找他看病,他都会竭尽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他认为病人找他看病,是对他的信任。医生除了要为患者把病治好,还应该处处为患者着想,诚实面对患者,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让患者花冤枉钱。在治疗过程中他从不做与疾病无关的检查,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红包及回扣。

张彦男回来以后,他的一些老病人也跟着他来了市医院,再也不用往太原跑了。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他总是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随时随地回答患者的疑惑。

临近下班,采访结束了。张彦男接到电话需要赶去参加医院一个重要的会议。走在路上,他的手机又响了,一位患者想找他看片子,他没有推辞,而是选择让患者拿着片子在会议室外等他,趁开会的间隙为患者看片子。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奔走于手术台、病房与门诊之间的身影。张彦男用一把手术刀,一份回乡情,默默守护着家乡人民的“脊梁”。

    原文刊登于太行日报晚报版:




版权所有:晋城市人民医院

地址:晋城市城区白水东街1666号

24小时咨询热线:0356-96559

jcsrmyyyb@126.com

048026

ICP证:晋ICP备12005875号-1 晋卫网审[2014]第0007号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