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购猪大肠练习切开、缝合、打结,实习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让带教老师印象深刻……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侯志云将上学时的勤奋、认真延续至今,并时刻以此要求他的“孩子们”。他习惯把自己团队中的年轻人称为“孩子们”。
科室重组打破“思维界线”
近来,侯志云正在因“孩子们”的快速进步而欣喜。
“我们普外科团队有近50名医生,开例会时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不再局限于你是乳腺专业还是肝胆专业。”侯志云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晋城市人民医院重点推进的科室整合。
2000年左右,中国医院普遍进行临床专业细分,一个专业延伸出多个亚专业学科,以期在突破某一局部领域技术难关的同时,更加精准地培养人才。
“经过多年发展,这种模式在促成技术突破的同时,弊端也显现,许多年轻医生过早地专注于某一领域,思维受限,基础不扎实,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侯志云坦言,虽然医生上岗之初要进行科室轮转,但因时间短、专业多,认知只能流于表面,“如此,不利于他们走得更远”。
2021年,晋城市人民医院将原本分散而治的四个骨科和四个普外科化整为零,分别整合为大骨科和大普外科,在保留各科原有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管理。如,普外科以各自擅长的甲状腺、乳腺、肝肠、胃肠、肝胆胰脾和血管外科为基础进行整合,由原普外科二科主任侯志云担任大普外科主任。
整合后,侯志云要求每个医生须在本科室每个亚专业临床轮转,“以半年为周期,转完后还可以继续转。业务学习也是大家一起来,乳腺治疗方向的医生也需要了解肝胆的知识,这样下来,每个人的知识领域被拓宽,误诊减少、医技提高,最终受益的是医生和患者。”
作为一门经验学科,见多识广是医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科室整合后,年轻医生反馈,其患者管理数量由2020年全年的80多人,增加至2021年的月均40人。
院方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到5月相比,2021年手术量由去年的1190台次增加到1368台次,同比增幅15%,其中三四级手术 774台,同比增长18.35%。
“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除管理制度的完善,侯志云看重的还有作为医生所必需的勤奋、认真、脚踏实地。
1988年,侯志云毕业于江苏徐州一所本科医学院校,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来,他坚持勤练“手功”、钻研“脑功”, 在省内较早开展复杂肝胆胰手术的研究与临床实践,独立完成肝脏肿瘤左三叶切除术、全尾状叶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等多种复杂手术。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都给自己定了目标,我的目标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侯志云说,这么多年,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为了让自己“手艺更精”,侯志云在大学时便开始在动物身上训练外科手术基本功,“毕业以后也坚持练,冬天买猪肠挂在外边,用的时候消融一下,一有时间就练。医学关乎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过来人,侯志云认为,医学专业的大学五年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学会观察、学会学习,不断练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2000年左右,多次赴北京进修的侯志云因勤奋好学和爱提问,给带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跟师学习腹腔镜手术时,白天,他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个动作,琢磨手术镜从哪个部位、哪个角度进入,在体内如何行进;晚上回去看书解惑。理论和实践结合,侯志云很快就能上手手术。
“老师说我聪明,其实我只是勤奋和认真了点。”侯志云说,在实习中,他也是最爱问问题的人,常常让老师哑口无言,“教授们经常笑着回答我‘你提的这个问题戳中要害,但是我们正在研究’。”
进修结束回到医院后,侯志云收到带教教授寄来的书籍,回答了当初他提过的许多问题。
“大家强才是真的强”
如今,管理着数十人的医疗团队,侯志云以同样严谨、严格的态度要求团队成员,并将自己多年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们”。
跟随侯志云十几年的普外科主治医师武亚嘉对此深有感触,“我们都是挨’打’出来的,这种’打’不是真的打,而是说如果你在专业上有了错误他会直接指出来,不会顾及面子,因为在生命面前,没有面子可言。”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侯志云对专业的极致追求也让年轻人受益匪浅。
“外科医生的成长经历像蚕一样,由小变大,成茧成蛾,再孵化下一代。”普外科住院总医师孙晓刚说,“侯主任一直对标一流,我们的眼界也开阔了,他就像一个标杆,引领大家前行。”
从事临床30多年,侯志云说,每做一台手术都像参加一场战役,“战前”要认真评估怎样才能让患者更安全、创伤更小,“战时”体现的便是日常积累。
“良好的技术是第一医德,技术务虚就是祸害百姓。”侯志云常说,一个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他希望年轻医生要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勤奋刻苦,尤其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来源:中国新闻网)